銀行理財子公司”vs“非銀資管” 資管行業將如何變化?
發布人:銳捷財務 發布時間:2022-10-28 08:25:02
12月2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后,一位證券商人士感嘆稱。由于銀行掌握了資金募集優勢,理財子公司也可直接投資股票,未來可能將對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資管等所謂“非銀資管”造成沖擊。
實際上,在資管新規確定銀行理財凈值化、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路徑后,業內即已開始討論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到底有何區別,雙方已在探討如何合作。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在交易支持、份額等級、估值核算、資金管理、信息披露和投后分析等方面已經積累長期的經驗。該基金已經向一些銀行營銷凈值型產品的估值業務處理、核算等運營支持系統,幫助銀行理財轉型,并從中尋找新的業務機會。類如,凈值型產品轉型工作細節繁瑣、時效性要求較高,包括估值前需準備大量數據,包括估值行情類數據、場內交易數據及對賬單、銀行間交易數據、場外交易數據、公司行為數據、申購贖回數據、份額余額數據、托管賬戶余額及流水等,分別由管理人、托管人、CFTC下行接口、經濟券商等等提供。
但除去上述技術細節,理財子公司辦法已經為銀行通過子公司形式開展銀行業務提供了制度基礎。就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不同類型資管行業監管異同。
1、投資端
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投資范圍,較銀行理財產品有松有緊。
(1)對于標準化資產,銀行理財子公司主要投資于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募理財不得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另有規定的除外,與公募基金基本一致,較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范圍明顯放松。銀行理財僅可通過投資公募基金間接投資于股票。
(2)對于未上市公司股權,公募理財投資未上市公司股權的口子開的很小。銀行理財產品中,僅封閉式理財產品可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并須明確退出安排。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公募理財產品不得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另有規定的除外。公募基金可以在開設子公司后通過設立資管計劃,投資于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
(3)在非標領域,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非標領域的限額監管最為寬松,公募理財仍可適度投資非標,增加了“應當實施投前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后風險管理”,突出了風險管理要求。全部理財產品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公募基金被禁止投資非標。
(4)資產證券化業務被排除在資管新規外,但這為非標轉標提供了可行的途徑。未來需等待央行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非標的具體范圍。
(5)產品分級方面,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分級理財產品,但應當遵守“資管新規”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關于分級資管產品的相關規定。銀行理財被禁止發行分級產品,分級的公募基金即將走入歷史,分級基金份額數量不再增加,同時有序壓縮規模。
(6)對于以“理財買理財”,即用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資本本公司或其他公司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已被嚴格禁止此行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僅規定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結合下文,留下的口子是為嵌套一層資管計劃再投資于公募證券投資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自有資金”可投資于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但有限額規定。,不得超過其自有資金的20%,不得超過單只理財產品凈資產的10%,不得投資于分級理財產品的劣后級份額。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防止超額贖回誘發流動性風險。
(7)對于信貸資產、不良資產及其ABS、受(收)益權,銀行理財子公司有所收緊,不得直接投資于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于主要股東的信貸資產及其受(收)益權,而銀行理財實則可投資于他行信貸資產受(收)益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個人理財產品投資有所放松,不能投資于不良資產受(收)益權,但沒有禁止投資不良資產、不良資產支持證券。
(8)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衍生產品的理財產品的,應當獲得衍生產品交易資格。由于缺乏衍生品交易資格,一些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做成了“假結構”,預計未來申請衍生品交易資格的銀行會顯著增加。
2、資金端
在資金募集方式上,公募理財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公募基金一只,對投資人無限制。私募產品均需按照資管新規規定。
3、理財子公司或將加速
=截至目前,包括五大行、八家股份制銀行、五家城商行等18家銀行已正式公布理財子公司成立方案,注冊資本在10億原-160億不等,其中工行擬成立的理財子公司注冊規模最大。
根據理財子公司規定,注冊資本最低金額為10億元人民幣。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參股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者控股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須經籌建和開業兩個階段,則銀行理財子公司最快將于2019年下半年開業。